最大规模银河系恒星“家谱”首批调查结果发布
筛查三十四万颗恒星“DNA”帮太阳找“兄妹”
科技日报北京4月22日电 (记者刘霞)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,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布了对银河系内34万颗恒星“DNA”——恒星化学元素(如铁、铝和氧)含量的调查结果,这是迄今对银河系内恒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调查。研究人员表示,新数据有助天文学家为太阳找到失散数十亿年的“兄弟姐妹”,并研究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。
大爆炸后宇宙刚形成时只有两种元素:氢和氦,随后出现的元素创造了恒星和行星,并使生命在地球占据一席之地。像所有恒星一样,太阳源于一个可能产生数千颗其他恒星的“摇篮”星团,但由于银河系中的星团通常被迅速撕裂,散布于整个银河系,因此,很难说银河系中哪些恒星出生于同一个地方。
为整理好银河系恒星的“家谱”,2013年,澳大利亚和欧洲天文学家启动了“用高效和高分辨率多元素摄谱仪进行的银河系考古学”(GALAH)项目,旨在观测超过100万颗恒星。该摄谱仪安装于英澳天文台。与以往研究相比,GALAH测量的恒星最多,且测量精度最高,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洞悉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。18日,GALAH首批对34万颗银河系恒星的观测结果出炉。
GALAH团队成员、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副教授丹尼尔·扎克解释称,为进行该项目,英澳天文台一次收集了360颗恒星发出的星光,摄谱仪将光分成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或光带,光谱中暗带的大小和位置揭示了恒星中不同元素的含量,且每种元素在不同波长处都有自身独特的“指纹”模式。通过分析频谱中的这些“指纹”,可以寻找互相匹配的恒星。
项目科学家加扬蒂·德·席尔瓦说:“收集恒星‘DNA’并比较光谱中的‘指纹’,有助找到太阳失散数十亿年的‘手足’,发现银河系的原始星团,包括太阳的出生星团等。”
相关的11篇研究报告分别发表于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》和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》杂志上。
总编辑圈点
我是谁?从哪里来?到哪里去?这些终极问题,大概从人类祖先开始抬头仰望璀璨银河时,就成为令人困惑的谜。有些答案的寻找似乎是“无用”的,既不能当钱花,也不能当饭吃。但又是那么的重要,因为这是人类作为智慧生命的体现之一:我们不仅仅可以与其他物种一样在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的自然准则下去适应世界,还可以在仰望星空之后,运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去主动探索世界。
北京天津重庆等多地公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
图解:习近平“4·19”重要讲话的10点精髓
中国科学家牵头绘制精细水稻基因图谱 恢复
中科院院士:中国发展“脑科学计划”需只争
国人英语能力怎么衡量?英语“国标”分九个
嫦娥四号中继星命名“鹊桥” 计划5月发射
700位专家齐聚山西 共同探讨大气污染防治技
中传副教授:本科毕业写论文 纯属形式大于
年内79起"双反"调查 中美
矿企向沙漠直排尾矿,为何3年后才问
撞死女童、找人顶包、交警包庇,他凭
今天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?
严监管仍是债市重点:今年已有6家发
中国又一“黑科技”领先全球 BBC:或
一二线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幅回落 房
精准定位、多元经营……城市新型阅读
女子遭男邻居强拽进屋欲行不轨 警方:
广东清远一KTV发生火灾 造成18人死亡
伊朗称若美撕毁核协议将以惊人速度重
吴邦国向清华大学捐赠大学笔记和个人
陕西高校辅导员威胁学生投票:不投就
空军出动轰-6K等多型多架战机绕飞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