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颗粒“自下而上”造出超硬金属
比自然生成金属硬四倍
由纳米颗粒制造的金硬币。图片来源:New Atlas网站
科技日报北京1月26日电(记者冯卫东)据最新一期《化学》杂志报道,美国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粉碎单个金属纳米团簇的方法,与传统的硬化技术完全不同,可使形成的金属的硬度比天然结构金属高出4倍。
材料的硬度一般是指其在受力或压力下,抗刮擦或弯曲变形的性能。对于金属而言,其硬度通常取决于组成它的微小颗粒的大小,颗粒越小,金属越硬。
研究人员指出,锤击和其他硬化方法都是改变颗粒结构的“自上而下”的方法,很难控制最终的颗粒尺寸。新方法则是“自下而上”:首先通过化学处理创建出纳米颗粒材料,然后在中等压力下将这些纳米颗粒融合在一起,由此制造的金属具有均匀的颗粒尺寸,可对其进行精确调整以增强性能。
金属表面通常被称为“配体”的有机分子覆盖,会阻止金属颗粒牢固地结合。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化学处理方法,可以去除这些配体,从而使金属纳米颗粒在压力烧结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融合在一起。
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,用金、银和钯等不同金属的纳米颗粒制成了粗糙的“硬币”。经过测试,证明它们比天然结构要坚硬得多,金币的坚硬程度高达原来的4倍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利用该技术制成的新金属硬币,具有与标准金属几乎相同的导电性和光反射率,但是它们的光学性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在另一项测试中,研究人员使用新技术制成了金属玻璃。就像人们更熟悉的眼镜一样,这些材料具有无定形的晶体结构,使它们更容易成型,并且比常规金属更坚固。
目前,研究人员已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,正在寻求将其商业化。由于化学处理相对容易,他们相信利用该技术的生产工艺在制造超硬涂层、电极或其他金属部件上具有巨大的潜力。
总编辑圈点
纳米颗粒在手,金属硬币我有。科研人员通过特殊方法,去掉阻止金属颗粒结合的阻力,把金属颗粒的融合变成了搭积木。不需要费大力气,就能把它们融在一起。这样的金属颗粒尺寸均匀,可方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。纳米颗粒制成的厘米级硬币硬度更高,其他性能又与标准金属类似,有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潜力。这次,科研人员就制成了单一金属成分的玻璃。不过,目前来讲金属硬币还只是实验室产品,要推向市场,还需要跨过重重障碍。
来源:科技日报

长安大学研究团队再次利用北斗技术成功预警
脊柱侧弯将她的腰背拉成“弓” 医生妙手施
西大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《自然》杂志
我国去年新增2640家雷达相关企业 陕西雷达
“基因魔剪”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追
严师德 破“五唯”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迎来改
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基
纳米颗粒“自下而上”造出超硬金属
山东济南通报两小区部分居民腹泻事件
多天流水席、空气不流通 农村婚宴如
聚焦疫情防控:春运出行是否需隔离?
足不出户分享家乡味道 快手直播“全
刘德华首个社交账户为何选择抖音?抖
在时代江河中,捕捉那一股股自信坚定
剧版《风声》:实验谍战剧打开新方式
白玉兰绽放,向世界传递新声
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考察
国家移民局:确有需要来华的外国人
习近平浙江行丨十五年后再访余村